党群之家
党群之家
您的位置: 首页 >党群之家>详细内容

【榜样力量】身穿铅衣的“护心人”【图】

作者:李婧 发布时间:2021-07-19 16:42:54 浏览次数: 字体:




本网讯(宣传统战科 李婧)滴答滴答……

时间已是晚上9点多,导管室里手术一台接一台,紧张又繁忙。


一台高难度高风险的多支冠脉病变的介入手术下来,心内科主任林祖近疲惫地走出了机房。见他出来,护士要给他挂针。“那就把输液袋栓在这柜子里就可以。”林祖近环视了四周,拿了把塑料凳坐在了壁柜旁,身上30多斤重的铅衣也没脱,嘴里叹了句“难受死了”。

那些天,林祖近身体不适,但因“病人等手术”,他没有选择休息。当天,林祖近有7台介入手术,大多数都是重病人,需要他亲自主刀。从下午4点到晚上10点,他和团队连续手术,晚饭也没吃。手术间隙,护士赶紧为他打上点滴,缓解不适症状。下一台手术准备好了,没挂完针,林祖近又要求拔针,走进了机房……

“固执”的背影,让同事和患者家属心疼又敬佩。

林祖近,身穿铅衣的“护心”人,让堵塞的冠脉畅通无阻,让生命再次葱茏!

与死神赛跑的人

在心内科医务人员看来,每一次心脏介入手术,都是同死神赛跑。心肌梗死急性发作尤其多,半夜到医院抢救急性心梗病人,对心内科医生来说是家常便饭。

作为党支部书记、学科带头人、科主任,林祖近被同事、患者及家属们称为“暗夜天使”。有他在,科室和患者似乎有了一颗“定心丸”。

患者李先生刚刚经历了一场与死神的“握手”。那天凌晨2点,李先生因胸痛不止,疼得大汗淋漓,被妻子紧急送往台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经会诊检查,李先生患重型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立即接受急诊介入手术,开通堵塞的心脏血管。病情极为复杂,生命危在旦夕。“做好手术准备,我马上回来!”林祖近忙碌了一整天才刚回家几个小时,接到电话就又起身回了医院。

几乎是冲进导管室,林祖近穿上铅衣,立即指导团队进行手术。在林祖近和团队的努力下,被堵塞的血管成功开通,转危为安。而此时已是清晨,林祖近在值班室短暂休息了几小时,又开始了新一天的查房……“林主任救了我丈夫,救了我的家庭!”康复后,李先生和家属特意来感谢林祖近。

但对林祖近来说,这却是工作常事。他接触了数不清的这样的急性心梗患者。三十年来,他始终奋战在手术台上,冲在抢救病人的第一线。迄今为止,完成冠脉介入诊疗术近1万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2000余例,各类心脏起搏器植入术1000余例,其他介入手术500余例,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慕名而来的患者也越来越多。

以身作则带团队

“发挥团队的力量,这样才能救更多的人,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林祖近说,作为科主任和学科带头人,把自己的经验传给年轻医生,帮助年轻医生快速成长是自己的责任。因此他倾注了无数心血。但他很少用语言谈及奉献和服务。他总是在重要手术上,让年轻医生在边上观摩,再手把手教,最后放手让年轻医生大胆手术,自己在边上保驾护航。

为了进一步缩短胸痛病人的抢救时间,2018年,在林祖近的支持和心内科团队的配合下,医院成立了胸痛中心。2019年通过了国家胸痛中心认证。林祖近希望通过胸痛中心的建设,将开通急性心梗病友闭塞血管的时间进一步缩短,进一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改善预后,并提升急性恶性心脏疾病的诊治水平。

25岁的路桥姑娘小杨突然晕倒在地,全身抽搐,被送往当地医院抢救。经询问家属病史并结合各项身体检查,医生认为小杨属于恶性心律失常。检查治疗期间,小杨心脏先后停跳三次,虽然都被医务人员抢救过来,但她的心跳随时都可能再次停掉,抢救的风险也越来越高。

接到求助,由林祖近领衔的专家救治团队一边指导救护车一路抢救,稳定病情,一边做好接收小杨和急诊手术准备。经过检查和讨论,林祖近进一步确认了小杨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停博,这是恶性心律失常中最为危险的疾病之一。就在小杨被送进市中心医院时,她的心跳又停了。医务人员立即抢救,再次成功恢复她的心跳。“马上上台(手术),全力争取时间。”随着林祖近一声令下,手术即刻开始。医生们要乘小杨心跳暂时恢复的时机尽快植入心脏起搏器,稳定她的病情。


在起搏器的支持下,小杨原本随时可能停止的心跳终于稳定下来。从入院到小杨心跳稳定,团队救治一共只花了12分钟。正因为丰富的抢救经验和娴熟精准的介入技术,年轻女孩的生命得以延续。

“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有的病人没有医学的常识,出现了胸痛甚至被送到医院,还在犹豫是否手术而耽误了急救时间,造成严重后果。”林祖近坦言,提高急性心梗的救治成功率,心内科的医生任重而道远。

国际上要求胸痛中心开通心梗病人闭塞血管的平均标准时间是90分钟。而林祖近、蔡海鹏团队把这个平均时间缩短到60多分钟。

“行之有效的就诊流程,多学科的默契配合,再加上专科的救治水平,才能为患者赢得了一线生机。”林祖近谈及几十年的抢救经验说道。

这些年心脏病患者数量逐年上升,而患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林祖近的专家号提前一周放出来都被“秒抢”。慕名而来的患者越来越多,林祖近总是误了餐点也要坚持把门诊病人看完。


(下午1点,林祖近坚持看完来门诊求诊的患者)

“他的一言一行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持久而深刻的。”科室年轻医务人员谈到向林主任学做人、学为医时说。在林祖近的耳濡目染下,科室涌现出了一批受患者喜爱、受同事尊敬的好医生、好护士。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