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之家
党群之家
您的位置: 首页 >党群之家>详细内容

【学术】学术交流、技术指导——浙二超声科主任黄品同教授指导我院开展新技术

作者:肖春莹 发布时间:2021-11-22 17:01:58 浏览次数: 字体:

本网讯(超声科 肖春莹)11月19日下午,超声科丁萍主任邀请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超声主任黄品同教授来我院指导开展超声新技术——颈动脉超声造影。

4ff482582c3f4f6198b31a884b42a786.jpg

首先,黄品同主任做了《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疾病中的最新应用》的理论授课,就标准化颈动脉超声检查、超声造影检查开展现状、应用价值及经验分享等做了详细介绍。精彩、实用、图文并茂的授课内容受到我院医生的盛赞,让大家对接下来新技术的开展有了充足的动力和信心。不少医务人员对此项技术很感兴趣。

“颈动脉超声造影技术可以全面评估斑块稳定性,这对早期发现易损斑块、临床早期治疗特别是对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狭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专业授课对科室新技术开展的启发很大!”超声科周剑宇副主任表示。

f56582fc6c9a47598b2901b29a95973e.jpg

随后,黄品同教授到超声诊间演示了颈动脉超声造影操作技巧。从造影前检查、造影剂配制到超声造影、图像后处理及报告书写,每一步都亲自示范指导,每一个要点都详细讲解。在她的指导下,科室顺利完成了一例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并给予患者下一步的治疗意见。

脑卒中在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约20%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传统研究中,对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分层多关注缺血症状或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而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内在性质即稳定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约25%~50%的脑卒中发生与易损斑块脱落有关。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理学机制是易损斑块破裂、脱落到颅内动脉导致的动脉栓塞。因此,早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进行全面、准确评估,有助于指导临床医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超声造影相对无创、简单易行、重复性好、患者容易接受,直观动态观察斑块在血流中的状态,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检测和定量评估,可全面评估斑块的稳定性,早期发现不稳定斑块,为临床进一步的药物治疗和手术干预术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在临床中应用前景广阔。同时在大动脉炎患者中超声造影可准确评估狭窄程度,通过评估新生血管,进而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在后续随访中评价其治疗效果。

分享到:
[打印正文]
手机版